践行科学发展观时应注意的几种现象
张小玲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之一,但它在当下的现实境遇令人忧思。科学发展观目前在经济与文化上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偏差,以追求数量指标为宗旨而忽视质量保障与技术含量;以追求个人政绩与面子工程而浪费资源与牺牲环境;文化上西化倾向;这些现象的出现有损科学发展观理论自身的形象,不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丰富了发展的内涵,创新了发展的理念,开拓了发展的思路。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的本质就是依照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对我国社会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式的科学选择。然而,在学习和工作中,科学发展观,一旦落实到具体问题上,就出现一定的偏差,应当引起足够重视,所以在践行科学发展观时应注意几种现象。
一、非科学发展观
“非科学发展观”,即为片面的盲目的孤立的利己的单纯追求GDP增长的发展观。在实践中,很多人把“发展”单纯归结为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又缩小为GDP的发展。客观地讲,近些年来,我们国家的GDP发展速度确实较快,但它是以耗费大量能源和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不少地方出台的很多挽救经济的措施也并非十分科学,有的还严重违背经济发展规律、违背可持续发展、违背永续利用。很多的经济政策甚至是竭泽而渔、杀鸡取卵式的盲目发展。这样的发展与其说是发展,倒不如说是倒退,是破坏,是为“非科学发展”。由于盲目地赶超发达国家,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的作用,结果欲速则不达,反而延缓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为人们认识事物及其运动提供了最一般的方法论原则,它教导人们要善于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去观察事物,对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进行全面的具体的分析,并据此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 转变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实质就是要从非科学、离开人的发展的片面的、违背规律的发展观念中解放出来,真正确立“以人为本”为核心的按规律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念。但是不能不看到,科学发展观思想已经提出好多年了,可是在一些部门并没有真正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思想落到实处,仍然停留在经济的发展、数字的发展、政绩的发展上,没有转到以人的发展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发展观方面来,导致现实生活中相当多的人的责任意识、工作态度、思维方法等方面存在大量问题,目中无“人”。因此,着力于人的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当前改革中极其重要的内容。
二、反科学发展观
“反科学发展观”与“非科学发展观”,具有这种倾向的企业、公司纯粹是不要科学发展,反对科学发展。其实质是从自我私利出发,割裂了科学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科学发展观不是科学与发展的简单相加,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决不能断章取义、望文生义。在科学发展观中,既注重发展又着力科学,科学与发展处在同一个层次上,二者都不能偏费。
科学发展观注重发展,是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基于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深切愿望,基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基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履行党的执政使命作出的根本结论。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范畴之一。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紧紧抓住和搞好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必须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科学发展观强调科学就是要求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体现人民利益的至高性和主体性,着力发展的协调性、持续性和全面性,坚持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因此,我们要坚决抵制割裂科学与发展辩证统一关系的反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伟大实践提高到新水平。
三、西化倾向,文化上过分重视英语
中国打开国门,在政治上积极向西方学习,这种主动学习的精神是可取的。这么多年来,我们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向西方学习,其突出表现是学习西方的经济理念,诸如私有化、股份制、超前消费等,甚至内政外交及相关咨询机构也偏重启用有西方留学经验的人。私有化、股份制本身并无对错之分,但如果脱离国情与本国宗旨,大搞国有企业改制,迷信“一私就灵”、“一股就灵”,那就有点脱离实际。当今世界强国和发达国家大都在西方,向西方学习,无可厚非。但如果盲目照搬,缺少理性的批判、吸收,那就不可取了。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的交流语言,学习英语及其代表的文化无可非议。但凡事都有个度,所谓物极必反。对外开放,主要是对发达的英语国家开放,尤其是对美国开放,表现在文化上的突出表现就是全民学英语。大中小学学英语,学生用在英语上的时间与精力远远超越了母语(汉语)。研究生考试、各级各类职称评定,无论专业与行业,都要过英语这一“难关”;在校大学生把大部分精力都耗在英语学习上,以便获得相应的证书,而淡漠、荒废了本专业。高等学校各专业,无论文理科,置身大学校园中,看到的是英语朗读与英文单词背诵,汉语及其文化经典的阅读寥若星辰。
软实力的主要来源是文化,这样下去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在形成民族性中,语言比其他任何因素似乎都要重要 。文化上的英语情结严重伤害了母语尊严,背离了科学发展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导向,不利于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不利于中华民族向心力的凝聚。
任何时候都要从有利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去思考,要结合实际,要有切实可行的计划,充分考虑利弊得失,消除产生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 张新. 论科学发展的本质和规律[J]. 新华文摘,2010(14).
[2] 胡锦涛. 努力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新水平[J].求是,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