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省委直属城南综合支社慰问抗战老兵行
元月25日,城南综合支社一行十余人,在陕西抗战老兵营2名志愿者唐老师、阳仔的帮助下,赴临潼慰问了4名抗战老兵。
腊月的早晨,已然寒风刺骨,城南综合支社的社员们心里,确是满满的关怀,他们从西安的各个城区汇集起来,走绕城,上高速,在西临高速临潼兵马俑出口集合后,目的就是看望4名80岁以上高龄的抗战老兵。
城南综合支社为4名抗战老兵带去了大米、油和春联,并为后三位生活困难的老兵带去了一季度的慰问金,参加活动的社员也积极响应捐款,城南综合支社社员、西安高新医院总诊科王小燕主任给每名老兵进行了简单的检查身体并根据每人的不同情况叮嘱老人生活起居需要注意的问题。陕西抗战老兵营的2名志愿者为抗战老兵采集了手印,将把抗战老兵的手印收集整理成册留存。
老兵们大都身体还算硬朗,面对我们这些来看望的人们回忆起半个多世纪前的峥嵘岁月,异常的动情,他们把自己的命运,早已汇入了那个年代为了民族独立、反抗外辱而进行的伟大事业,让我们永远铭记他们的名字,他们是:李联第,国民革命军17军少校营长,负责部队作训及通讯保障,后在临潼华清中学任教退休,94岁;邢文华,陆军装甲第2团通讯兵,曾在河南对日作战,育有四个儿子,由于一些原因老人与老伴先居于二儿子的菜地中的小屋内,88岁;黄光涵,18岁参军,35师105团3营9连,曾参加中条山战役,后回到老家,94岁;靳腾峰,第4集团军河北民军第2中队第3支队(2团3连),上等兵,42年在河南被日军炸伤眼、肩和手,后转回华阴庙医院,身体康复后回家务农,87岁。
最后,借用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致抗战老兵的一封家书,表达对老兵的敬意和关怀,希望九三城南支社的活动,能呼唤更多的社会关注和更多的人参与关怀老兵活动:
这是一封普通的家书,但这代表着我们所有人对抗战老兵的心意。在抗战胜利70周年到來之际,让我们真诚地为抗战老兵送上这一封抗战家书,同时也送上我们的问候与关怀!
敬爱的抗战老兵们:
您们好!
这实在是一封迟到70年的致敬信和致歉信,也是一次民间的立正军礼。那场全民族浴血抗战赢得的胜利已经70年了,你们九死一生后坚忍的活着,就是另一场胜利。时间之殇镀上荣光,让我们的纪念和敬祀有了寄托。
当年,350万抗日卫国将士阵亡战场,太多英烈尸骨无存、铭刻无碑;又有太多戎衣带血、死地夺路的将士,在随后的战争、运动、贫寒中,饱受苦难,身心飘零。悲情国运,人心战乱不断,英雄枭雄迭出。当然也没有谁能比时光更任性,是非天地可鉴,黑白终究分明。
生命之冬,白雪皑皑。你们在青春时遭遇战场,在壮年时历经磨难,在年迈时守着孤独;金戈铁马,柴米油盐,生死荣辱,已如浮云。但,你们不是风烛残照,而是落日大旗。你们会发现在最后的岁月里,新一代青春带着敬仰和痛惜拥抱你们,成为青春的另一种轮回,为民族,尽忠义,为岁月,挽正气。
老人家,我们是你们的亲人,最后这段路,我们同行。故国青山犹在,春秋大义不泯,隔代知音何妨同寒同暖,转弯路上自有身前身后风景。
英雄不问出处,不问归处,笑语泪盈处,满天繁星。
山高水长,保重保重!
陕西抗战老兵营 2015年1月1日
(文:黎明)